奥运:我们一起参与
——清华经管学院暑期实践支队到农民工小学宣传奥运知识
学生记者 刘晓菲
2007年7月14日,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支暑期实践支队来到了东小口村的振华学校。他们在这里十分成功举办了奥运知识宣传的活动。这次活动只是他们实践的一部分,他们还将陆续到其他的八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奥运知识的普及。
奥运和风,吹动少年心
早上大约7点钟左右,实践支队的队员们就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来到了振华学校。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,他们忙碌了起来,张贴海报,布置教室,调试计算机、投影仪等器材,安放五个高达1.5米左右的纸板褔娃。
这时学校里还没有多少人,陆陆续续过来的十几个学生兴奋地走在校园中,三五成群地看海报,或是争论着褔娃的名字。有几个同学还带来了自己以奥运为主题所作的画和写的作文,互相展示着,议论着。
8点30分,奥运知识讲座正式开始。一间并不大的教室中,密密麻麻地坐着将近80名学生。附近的一些家长和还没有上学的小孩,也都过来趴在窗口观看。
活动在支队长周倓的歌声中开始,这是队员们自己编的宣传奥运的英文歌。他唱过之后,又把这首并不专业的歌教给了参加活动的学生,一时间,歌声、掌声与欢笑声在教室中交错回响。讲座主要由播放录像、讲解PPT和进行互动游戏组成。主要内容涉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及奥运的基本常识。讲座过程中,孩子们认真地听讲,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、参与游戏,现场气氛十分活跃。一位队员说,“从他们投入的神情中,我找到了自己来到这里的意义,尤其是当主持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奥运的精神——拼搏与超越时,他们的眼神令我动容,他们仿佛真的从中得到了力量。
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。随后,同学们代表学院向振华学校赠送了价值4000元左右的体育运动器械和文具用品并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协议。一位老师看到体育器材的时候感慨地说: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这下学校的体育用品就够了。原来整个学校只有一两个球,根本不够用。”
五月心路,青春凝结
为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,队员们可谓付出了很多汗水。他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了。为了准备讲座的内容,队员们也不知道开过多少次会,看过多少资料。盛夏正当农历五月的闷热夜晚,窗外鸣虫记录下了他们不息的劳作。
据支队长周倓介绍,他们这次活动是得到了奥组委的支持的,所以也从奥组委处得到了很多资料。但将这些资料恰当地挑选、整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讲座确实让队员花足了心思。尤其是考虑到对象是一些小学生时,单一的宣讲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了,孩子们也很可能不会认真听。“如果这样的话,就必然无法达到我们普及奥运知识的目的。”所以,队员们又花了不少时间准备有趣的游戏。一位队员说,“有两三天我为了准备资料,都是两点以后才睡的。”
而且捐赠物品的资金的筹备,也费了很多周折。“开始的时候我们想向一些企业,尤其是奥运赞助商请求赞助。可是他们都因为我们难以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而拒绝。那段时间我们一次次的尝试,一次次希望的落空,真是感觉很绝望。因为我们是知道振华学校的情况的,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运动器材,如果不能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,我们的宣讲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?不过幸好后来得到了学院的支持,我们也算坚持了下来。”
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
在振华中学的“希望之星”表彰板上,有着这样一段话:
“在这块小小的园地,正茁壮成长着一批小小的可爱的祖国幼苗。在振华校园的阳光、雨露、土壤中,正一天天发生着神奇的变化。有谁敢因为他们稚嫩的脸庞和单薄的身躯而轻视或低估他们?请看他们眼神里透出的骨气中的那股精气神,我们不禁要羡慕起他们来,不禁去猜想他们的内心深处蛰伏着一个大大的梦想……”
是啊,孩子是梦想的专家。孩子们的无忧无虑的笑容,大多来自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。因为他们有自由自在的心灵,他们可以不过多考虑现实中的不足与缺憾。然而,当他们一天天地长大并开始关注现实的时候,我们难道要任凭现实的缺憾折掉他们想象的翅膀吗?
有个同学在作文《擎起奥运大厦的人们》中这样写道:“奥运工程的建设者多数来自广阔的农村,他们整日整夜的工作,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臂膀擎起奥运的大厦……”然而,就是这样一群工程建设者的子女,他们所知道的奥运知识实在太少了,或者说,实际上是他们了解外界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太少。同学们在作文中描写奥运,虽然写得很好,但是也有很多常识性错误,比如说,有一名同学写自己“梦中来到了奥运会现场,现场正在进行英超联赛”。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第一届奥运会在哪里举行。
“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”,农民工子女与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,他们也拥有同样的梦想。向他们宣传奥运知识,不仅仅是响应全民奥运的号召,更是为他们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,让他们更好地追逐自己的梦想。